选择东莞市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对象万宝优配,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孝祥看来,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求。9月20日,在中国民主建国会(以下简称民建)东莞市委会举办的建华课堂上讲完一堂城乡融合美学逻辑课后,他和白颖、刘远星、陈文杰共著的书籍《城乡融合发展的东莞特色风貌塑造》在课堂上发布。
民建东莞市委会“建华课堂”系列活动暨《城乡融合发展的东莞特色风貌塑造》新书发布会现场
“城乡是互为依存的共同体,城乡平衡发展、乡村充分发展是实现城市与乡村价值提升的必由之路。”唐孝祥认为,提升乡村功能价值,推进城乡融合向着城乡互动双赢发展,是城乡融合背景下城乡建设的根本要求。乡村特色风貌的塑造不仅是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更是推进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步骤。
万宝优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孝祥给民建东莞会员授课
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前沿阵地,在2014年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率先探索城镇化制度改革;2017年东莞城镇化率达到89.86%,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佛山。东莞乡村地区经历了从传统岭南风貌向现代风貌的快速转变,正向着城乡深度融合的目标前进,城乡风貌面临整合与提升的挑战。唐孝祥表示,对东莞乡村风貌进行特征挖掘与现代延续,能有效解决其风貌趋同的问题,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城乡融合发展地区乡村风貌塑造提供重要参照。
《城乡融合发展的东莞特色风貌塑造》分为五大板块:东莞乡村风貌形成及现状、东莞城乡风貌概览、东莞城乡风貌格局、东莞城乡特色风貌导控体系建构、东莞城乡特色风貌塑造分类指引。作者深入剖析城乡风貌的构成逻辑,并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分析其风貌建设的现状特征与形成机制,为后续实践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框架。该书收录了东莞市村域范围内15个典型村落与建筑的详细调研案例,展现出东莞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和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双重风貌特征。
万宝优配
《城乡融合发展的东莞特色风貌塑造》新书发布
“东莞作为全国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其风貌塑造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备全国意义上的参考价值。”唐孝祥说,著书团队实地走访东莞全部镇街,深入每一个村落,最终完成的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基于实践经验的政策建议书。
作者之一陈文杰是民建东莞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长期关注东莞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该书作者之一陈文杰是民建东莞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副会长,长期关注东莞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调研、写作过程中,民建东莞市委会、东莞智库联盟给予《城乡融合发展的东莞特色风貌塑造》著书团队大力支持,汇聚了大量经济、规划、建筑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为研究的扎实性与专业性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民建东莞市委会、东莞智库联盟将继续联合各类学术与政策平台,推动东莞城乡融合进程向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方向纵深发展。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廷睿 实习生 王元亮
来源:南方农村报万宝优配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